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1.植物界的事物也有类似的对应关系。总的来说,花园对应于天堂的聪明和智慧;因此,天堂被称为“神的园”和“伊甸园”,人们称其为“天上的乐园”。树木照其种类与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和认知相对应,这些感知和认知产生聪明和智慧。因此,拥有对应知识的古人在树林中举行神圣敬拜。出于同样的原因,树在圣言中经常被提及,如葡萄树、橄榄树、香柏树等等;教会和人被比作它们,他们所行的善事被比作果实。此外,从树上,尤其从田间谷物所得的食物,与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相对应,因为这些情感滋养属灵生命,正如地上的食物滋养属世生命。因此,一般来说,饼与对一切良善的情感相对应,因为它尤其是维持生命的食物,还因为饼代表所有食物。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对应,主自称生命的粮或饼;饼在犹太教会有神圣的功用,因为它们被摆在会幕的桌子上,称作陈设饼。通过祭物和燔祭来举行的一切神性敬拜也被称为饼。另外,由于这种对应关系,在基督教会,最神圣的敬拜行为就是提供饼和酒的圣餐。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对应的性质。
注:“园子”和“乐园或伊甸园”出于对应而表示聪明和智慧(100, 108节);从经历可得知(3220节)。在圣言中,拥有一种对应关系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同样的含义(2896, 2987, 2989, 2990, 2991, 3002, 3225节)。“树”表示感知和认知(103, 2163, 2682, 2722, 2972, 7692节)。因此,古人在林子里的树底下根据它们的对应举行神性敬拜(2722, 4552节)。天堂的流注进入植物界的成员,如进入树木和植物(3648节)。“食物”出于对应而表示诸如滋养属灵生命的那类事物(3114, 4459, 4792, 4976, 5147, 5293, 5340, 5342, 5410, 5426, 5576, 5582, 5588, 5655, 5915, 6277, 8562, 9003节)。“饼”表示滋养人的属灵生命的一切良善(2165, 2177,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9323, 9545, 10686节)。摆在会幕桌子上的饼具有同样的含义(3478, 9545节)。一般来说,祭物被称为饼(2165节)。因此,饼包含一切食物(2165节)。所以,它表示一切属天和属灵的食物(276, 680, 2165, 2177, 3478, 6118, 8410节)。
9323.“祂必赐福与你的粮与你的水”表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增长。这从“耶和华赐福”、“粮”和“水”的含义清楚可知:“被耶和华赐福”是指在良善上繁殖或结出果实,在真理上增多(参看2846, 3406, 4981, 6091, 6099, 8939节),因而是指在诸如属于爱和信的那类事物上增长;“粮”(经上或译为食物,饭,饼等)是指爱之良善(参看276, 680, 2165, 2177,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6118, 8410节);“水”是指信之真理(680, 739, 2702, 3058, 3424, 4976, 5668, 6346, 7307, 8568节)。由于“粮”(经上或译为食物,饭,饼等)表示整体上的一切爱之良善,“水”表示整体上的一切信之真理,还由于“被耶和华赐福”表示在它们上面的一切增长,所以在古代的教会,人们习惯表达祝愿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食物和水;当要表达一切属世的饮食,并由此表示一切属灵的良善和真理时,就说“食物和水”,这也是一种常用的说话方式;因为这些属灵的良善和真理滋养属灵的生命,就像食物和水滋养属世的生命一样(参看4976节)。
在下列经文中,“粮”(经上或译为食物,饭,饼等)和“水”就表示这种良善和真理。以赛亚书:
看哪,主万军之耶和华从耶路撒冷和犹大,除掉整个粮杖,整个水杖。(以赛亚书3:1)
“粮杖”表示良善所提供的能力和生命;“水杖”表示真理所提供的能力和生命。以西结书:
看哪,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断他们的粮杖,他们要带着忧虑按分两吃饼;带着惊惶按制子喝水。使他们缺粮缺水,彼此惊惶,因自己的罪孽憔悴。(以西结书4:16, 17)
“缺粮缺水”表示被剥夺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上说“他们彼此惊惶,因自己的罪孽憔悴”。
类似的话出现在以下经文中:
他们吃饭必忧虑,喝水必惊惶,因其中居住的众人的强暴,这地必然荒废,失掉其丰满。(以西结书12:19)
阿摩司书:
看哪,日子将到, 我必打发饥荒到地上;饥荒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
列王纪:
神人对耶罗波安说,你就是把你的宫一半给我,我也不同你进去,也不在这地方吃饭喝水,因为耶和华如此吩咐我说,你不可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来的那条路上回去。但伯特利的先知对他说,耶和华告诉他,要与他吃饭喝水(他在说谎)。于是神人与他回去,在他家里吃饭喝水。因此,他被一只狮子撕碎了。(列王纪上13:8, 9, 16-19, 24)
他拒绝与耶罗波安吃饭喝水表示他憎恶那里的良善,也憎恶真理,因为它们都被亵渎了;事实上,耶罗波安亵渎了祭坛,和敬拜的一切圣物,这从那一章的圣言历史描述明显看出来。
亚哈作王的时候,有三年半没有下雨,以致饼和水都断绝了;在此期间,以利亚到撒勒法的一个寡妇那里,求她用器皿取点水来给他喝,还求她拿点饼来给他吃(列王纪上17和18章),就表示属灵良善和真理的缺乏。因为如前所述,“饼”(经上或译为饭、食物、粮)表示教会的一切良善,“水”表示教会的一切真理。由于那时,这些事物都具有代表性,因为一个教会的代表存在于他们当中,还因为圣言,甚至历史圣言要通过代表来写成,因此,被荒废的良善和真理由食物和水的缺乏来代表。由于“饼”(经上或译为饭、食物、粮)表示整体上的一切爱之良善,所以祭物被称为“饼”(2165节),主也自称“天上降下来的粮”(约翰福音6:48, 50, 51);因为主就是爱之良善本身。
4104.“把他的儿子和女眷都扶上骆驼”表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之提升,以及它们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有序排列。这从“儿子”、“女眷”和“骆驼”的含义清楚可知:“儿子”是指真理(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节);“女眷”,就是此处的拉结和利亚,以及使女,是指对真理、对认知和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如前所示;“骆驼”是指属世层中一般的记忆知识(参看3048, 3071, 3143, 3145节)。
不知道有关代表和对应情况的人无法相信“把他的儿子和女眷都扶上骆驼”这句话具有这种含义。在他看来,它们似乎太过遥远,以至于不会吸纳并包含任何灵义在里面;因为他思想的是儿子,女眷和骆驼。但以属灵方式看到并感知所有这类事物的天使不会思想儿子,一提到儿子,他们想到的是真理;他们也不思想女眷,一提到女眷,他们想到的是对真理、对认知,以及对记忆知识的情感;他们同样不思想骆驼,而是思想属世层里面的一般事物。因为这就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天使的思维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内在属灵人活在肉身时的思维方式,尽管外在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由于同样的原因,已重生之人死后进入同样的思维方式,并能与天使一起思考和交谈,并且根本不用教;如果他原来没有这种内在思维,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思维具有这样的特性是由于属世之物与属灵之物的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圣言的字义虽是属世的,但仍包含属灵之物在自己及其每一个细节里面,即包含属于内在或属灵思维和由此衍生的言语,换句话说,就是诸如存在于天使的思维和言语中的那类事物。
至于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之提升,以及它们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有序排列,情况是这样:当永生和主国度的事物被认为比肉身生命和尘世国度中的事物更重要时,真理和情感就被提升。当人承认前者是首先和最重要的,后者是次要和从属的时,他所知道的真理,以及他对这些真理的情感就被提升。因为此人在何等程度上被带入含有聪明智慧在里面的天堂之光,属于尘世之光的事物对他来说,就在何等程度上变成形像,可以说成为镜子,他在这镜中看到属于天堂之光的事物。当此人视肉身生命和尘世国度的事物比永生和主国度的事物还要重要时,情况刚好相反。如当他以为后者不存在,因为他没有看见它们,也没有人从那里来报告有关它们的事时;以及当他以为即便它们真的存在,他也不会比别人更糟糕时;并且当他确认这些想法,过着世俗的生活,完全鄙视仁与信时的情形。对这种人来说,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没有被提升,而是要么被窒息,要么被弃绝,要么被败坏。因为他居于属世之光,而天堂之光丝毫不流入属世之光。由此明显可知,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之提升是什么意思。
至于这些真理和情感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有序排列,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事实上,人越认为天堂事物比尘世事物重要,其属世层里面的事物就越照着天堂的状态按秩序被排列,以致它们在属世层中看上去如同天堂事物的形像和镜子,如前所述,因为它们是相对应的代表。正是目的实现这种有序排列,也就是说,主通过此人所关注的目的实现这种有序排列。因为有三样事物依次而来,即目的,原因和结果。目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原因产生结果。因此,目的如何,所产生的原因就如何,出于这些原因的结果就如何。对人来说,目的构成至内在的事物;原因构成中间或居间事物;结果构成终级事物,被称为末后或终级目的。结果还构成被称为一般性的事物。由此可见,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排列是什么意思,即:当永生和主国度的事物被视为目的时,一切中间或居间的目的或原因,和一切终极目的或结果就照着这目的本身按秩序被排列。这一切都在属世层里面,因为结果在那里,或也可说,一般事物在那里。
凡有点判断力,并且对这个问题给予思考的成年人都能意识到,他活在两个国度,即属灵国度和属世国度。他还能意识到,属灵国度是内在,属世国度是外在;因而意识到他能认为这个国度比另一个重要,也就是说,能更关注这个国度而不是那一个;因而他视之为目的,或认为更重要的那一个向他掌权,或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如果他以属灵国度,也就是构成属灵国度的事物为目的,并认为属灵国度比属世国度更重要,那么,他就会承认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以及随之确认这爱与信,被称为信之真理的一切观念是首先和最重要的;因为这些属于该国度。在这种情况下,其属世层里面的一切事物就会照着该国度的事物而被有序分布和排列,以便它们能服从和顺从。但当人以属世国度,也就是它所包含的事物为目的,并认为它们更重要时,他就会毁灭一切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以及一切信。事实上,他会发展到视这些事物一文不值的地步;反而使尘世之爱和自我之爱,及其所属一切成为最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属世层里面的一切事物便照着这些目的而被排列,从而与天堂事物完全对立。他以这种方式将地狱带到自己里面。视为目的就是去爱,因为一切目的属于爱,凡他所爱的,他便视为目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